《哪吒》上映137天破159亿票房,延期争议到底该不该骂?
《哪吒》上映137天破159亿票房,延期争议到底该不该骂?
到6月14日,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整整上映137天了。说实话,现在电影市场更新换代多快啊,好多片子上映半个月就没啥声了,更别说四五个月后还能在影院占着排片。但这片子邪乎就邪乎在这儿——第137天还能捞100多万票房,日票房榜排第11名。我刷到数据的时候都愣了下,心想现在观众咋还愿意为一部老片子掏钱?后来琢磨着,可能是暑假到了,学生党扎堆进影院,加上片子口碑确实硬,才愣是扛住了下架潮。你说彪悍不彪悍?同期上映的《唐探1900》《射雕英雄传》那些,早都灰溜溜去视频平台播了,搁以前谁能想到一部动画电影能这么“长寿”?
要说这片子上映时间,得从1月29日算起,那时候还是冬天呢,现在都快放暑假了,时间过得真快。记得当时同期片子扎堆上映,宣传打得震天响,结果现在再看,《封神第二部》啥的早没影儿了,唯独《哪吒》跟个“钉子户”似的赖在影院。最近业内都在传,片方可能要把档期延到暑假结束,你说这操作够不够狠?但反过来想,影院排片又不是做慈善,只要有人买票,片方为啥不接着放?就像你开家奶茶店,要是大冬天还有人排队买,你能主动说“今天不卖了”吗?肯定铆足了劲儿多赚点啊。
关键是这票房数字太吓人了——截至6月14号晚上,全球票房158.98亿,再凑200万就破159亿。可能有人对这数没概念,我给你掰扯掰扯:中国电影票房榜第二名《长津湖》才57.75亿,第三名《战狼2》56.94亿,这《哪吒》直接把人家两倍还多踩在脚下。啥概念?就像班里考试,别人刚及格,有个学生直接考了200分(满分100那种),这不是开挂是啥?我听说现在片方内部都在庆功了,估计团队做梦都能笑醒,毕竟这成绩放全球影史都能排上号,妥妥的现象级了。
但人红是非多,片子火了争议也来了。好多网友在网上骂,说《哪吒》都赚这么多了还占着影院不放,该给新片子让道了,甚至有人说“吃相难看”。我刷到这些评论的时候挺感慨的:一边是片方想多赚票房的商业本能,一边是观众觉得资源该流转的公平心理,两边都有道理。前几天我去影院,还看见家长带着孩子看《哪吒》,估计是暑假带娃图省事,也说明这片子确实有持续观影的需求。但反过来想,像《封神第二部》这种片子,下架了确实挺可惜的,万一后面口碑发酵呢?这事儿就跟豆腐脑甜咸之争似的,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。
不过话说回来,咱也得理解片方。商业片的核心就是赚钱,这跟开公司要盈利一个道理。你看现在日票房还有100多万,说明市场有需求,影院愿意排片,片方为啥要主动下架?就像你打工,老板说“这个月业绩不错,但咱少赚点,让别人也赚赚”,你乐意吗?肯定不乐意啊。而且电影行业投资大风险高,《哪吒》能回本还大赚,除了片子质量,也靠运营策略。延期上映这事,在商业逻辑里真不算啥毛病,顶多是有人觉得“太贪心”,但贪心这事儿,在商场上不就是动力吗?
最后总结一下:《哪吒》的票房奇迹确实牛,延期操作也符合商业规则,但网友的吐槽也不是没道理——电影市场就像个大舞台,老演员霸着场子不走,新演员咋露头?现在的问题是,有没有一种机制,既能让好片子多赚点,又能给新片子留空间?比如搞个“黄金档期轮换制”啥的。但话说回来,市场自有其规律,观众用钱投票,片子能扛住137天,本身就说明它有独特的吸引力。所以这事儿到底是“商业传奇”还是“资源垄断”,可能得留给时间去评判了。你要是观众,愿意为老片子买单吗?要是片方,你会选择延期吗?这争议,估计一时半会儿停不了。
相关资讯
评论
- 评论加载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