封杀、消失、复出,他竟然翻红了
封杀、消失、复出,他竟然翻红了
最近,鱼叔刷到一个人的消息,勾起了一波回忆杀:
李维嘉。
作为曾经的国民级综艺《快乐大本营》快乐家族主持团一员,这个名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。
2021年10月,《快乐大本营》停播。
李维嘉身陷口碑塌房、代言争议,随之「封杀」「消失」。
就在前几天,他时隔三年再录芒果综艺,与老搭档谢娜再度合体。
让鱼叔有点感慨。
本以为无人关心,谁料有所发酵。
随着复出,和他的暴瘦以及精神问题一起被翻出来。让「李维嘉精神病」的词条再度冲上热搜。
鱼叔还注意到。
不知何时起,各平台刮起了一股对维嘉的「考古」之风。
不仅其感情生活和过往节目作品被重新翻看。
他还被网友们造梗,成了时下最热的表情包大户之一。
甚至,还出现了「维嘉的精神状态领先我们十年」的声音。
这股考古之风从何而来?
为什么一个几乎处于半隐退状态的主持人依旧话题不减,每隔一段时间就被「炒作」?
是网友们无聊搞文艺复兴,还是背后真的有的聊?
来,咱们一起扒一扒——
维嘉的讨论度「翻红」还要从一档综艺说起。
爱奇艺的《家务优等生》。
对,不是芒果的。
节目里,维嘉是观察室嘉宾。
这是他的「复出」之作。
在此之前,他「消失」了两年。
至于原因,先是2020年「快乐家族」收礼事件被爆。
官方回应全面调查,节目的几位主持人随后道歉,但口碑仍然大大受损。
接着,2021年9月,《快乐大本营》最后一期节目播出。
不久后就突然宣布停播改版,更名《你好,星期六》。
主持团队大换血。
「快乐家族」解散,只留何炅一人带队主持。
这还没完。
前后脚的时间,维嘉代言的茶饮《快乐方程式》搅入加盟骗局争议。
很多加盟商聚在湖南广电门口,向代言人讨要说法。
而后,维嘉微博认证中的「湖南卫视主持人」标签消失。
显然是芒果和他做了切割。
连他参加的其他综艺,也被打码抹除。
也就是在2021年之后,他的工作就停滞了。
对比其他快乐家族成员,他的大众讨论度锐减。
几乎是被「软封杀」的状态。
直至《家务优等生》上线,才又回归大众视野。
不过,仍旧是争议。
节目里,维嘉展示了自己在家做家务的状态,却被其他嘉宾吐槽「强迫症」「过度洁癖」「精神有问题」。
因为镜头下的他,总是一刻不停地在打扫。
出差回家,第一件事是用湿纸巾擦拭行李箱轮子。
然后逐寸清洁地板、窗台、阳台。
床品必须全部换洗,不做完不能休息。
朋友来访得先擦鞋底。
连住酒店,退房前还要亲自打扫一遍。
有人怀疑他在立洁癖的人设。
也有人怀疑,他有病理性的洁癖。
因为这被看作是心理问题的表征,于是便有了「维嘉精神病」的讨论。
当然,很有可能是节目刻意加强了综艺效果。
不过很多人愿意相信,因为维嘉之前确实有些「反常」表现。
比如2017年,他陪同张杰参加《歌手2017》前后被拍到暴瘦,以及疑似脖上红疹的照片。
节目里也能看出双颊凹陷,与往日形象有所差别。
此前参加的几个情感类节目现场,维嘉也多次情绪失控,被人怀疑状态不佳。
还有扑朔迷离的恋情传言和让人浮想联翩的微博,都一次次地挑动着大众的窥私欲。
于是新闻旧料一同发酵,助燃了维嘉的「翻红」热度。
不过,陈年旧瓜嚼多了确实食之无味。
真正让维嘉翻红的,还是他古早的综艺表现。
网友们借节目争议考古维嘉过往的综艺作品。
突然发现,维嘉作为古早「梗王」,不仅接梗能力被低估,精神状态更是超前。
比如,维嘉是古早综艺里少见的犀利反矫先锋。
嘉宾恶意卖萌,维嘉现场清朗:
「嘉宾:买瓜吗,送我一个这样的小傻瓜哟。
维嘉:有刀吗,我就要劈你这样的小傻瓜。」
任何明星塑料感情营业,都挡不住维嘉的冷冷一刀:
「嘉宾:我们好不容易合体不能分开。
维嘉:你前两次来的时候提过她吗!」
除了冲在反矫一线,维嘉还总有一种劲劲儿的冷幽默。
像是《芳华》剧组做客,苗苗示范舞蹈,维嘉在旁感慨:
「哇,家里都不用买甩干机了」
表演应对跟女生约会时看不出对方精心打扮过的难题时。
维嘉给出了贴心,但贴不多的机智回答:
「你是不是去过死皮了」
嘉宾分享感情相处模式,称自己不喜欢冷战。
维嘉熟练掌握反义词的奥义:
「所以喜欢火拼?」
看到辣眼睛的表演,维嘉嘴里也能有一百种阴阳法:
「一个是得体,一个是Dirty」
这份犀利冷幽默,不只对嘉宾。
精准自嘲自己的猪刚鬣造型,更是精妙:
「《西游(吸油)记》就是要把我脸上的油吸掉」
除此之外,维嘉的各种表情与肢体表现也很有综艺感。
他分享坐飞机遇到颠簸时的趣事。
空姐通了电一样的安抚现场,每次看到都能让鱼叔笑喷。
当「抽象」成为如今的流行热词,维嘉的表情包也成了网络社交硬通货。
工作之外,大家考古出维嘉的生活状态更是超前,跟当下很多年轻人相当契合。
比如他将工作与生活分得很开,朋友圈常年只看不发。
还因此诞生了一句社交状态名言:
「你的生活我不想错过,但我的人生你休想知道」
他还在熟悉的城市买入大平层,跟朋友们相邻。
平时独居,十分社恐。
别人眼里凄凉,自己心里舒适。
于是也有很多人说,不管是笑点、精神状态、还是平静的疯感,观众终于追上了维嘉。
呼唤其再上综艺的声音,也由此而来。
在内娱,维嘉不算是一流的主持人。
在他之前,有「芳心纵火犯」撒贝宁。
那张嘴能把辩论赛聊成脱口秀,逻辑严密、风趣幽默。
有文化底蕴深厚的汪涵。
像一本活字典,出口成章,掌控全场如闲庭信步。
有「控场之王」何炅。
无论何种直播节目,总能在乱局中化险为夷。
可奇怪的是,即便维嘉不是一线,为什么网友们还是像挖宝藏似的热衷于「考古」他的老梗?
这股风潮,绝非单纯的怀旧情结。
而是观众对内娱综艺节目、主持人专业性和整体生态「降级」的集体吐槽与不满。
就像一锅温吞的开水,表面平静,底下却在咕嘟咕嘟冒泡,大家都在怀念那份曾经的热烈。
考古维嘉时,网友们顺手考古的那些古早《快本》片段,往往一句话就能戳中笑点,让人回味半天。
反观当下许多内娱综艺,总给人一种「尬聊尬玩」的无聊感。
仿佛节目组在用尽全力制造热闹,却忘了注入灵魂。
嘉宾们围坐一圈,话题从明星八卦跳到品牌植入,交流浅尝辄止,笑点生硬如预设的剧本。
不说别的,连改版前后的《快乐大本营》都有这个问题。
节目成了宣传站,没有交流只有广告,紧接着就是一大堆嘉宾乱哄哄地做游戏。
除了粉丝,无人在意。
至于主持人,更是断代严重。
这从《歌手2024》直播中闹出的主持人笑话就能看出来。
年轻一代无人顶,有事还是何炅上。
即便横向对比快乐家族其他人,除了何炅的主持人身份属性还牢固,其他几人的大众印象几乎都变成了单纯的艺人。
当然,这跟内娱综艺环境的变化也有关系。
电视时代过去,网络时代到来,传统的主持形式瓦解,平台算法主导一切。
上台的专业主持人越来越少,更多是明星跨界当MC。
综艺形式也转向真人秀,多位常驻艺人成主角,节目组代替主持人把控流程。
表面看似热闹,实则靠剧本和剪辑撑场子。
但观众回头一想,越是这种模式,找乐子越难。
为什么?
因为真诚少了,商业味重了。
嘉宾们不是来玩的,而是来「营业」的。
笑点像流水线产品,缺乏灵魂碰撞。
这股不满,驱动着网友们各种考古。
到处挖既有脑子又好笑的「综艺人才」,靠自己搜摸笑料。
从大张伟的翻红,到黄磊的「毒豆角」和何炅的「邪恶栀子花」,再到呼唤《快本》团建,以及维嘉的「翻红」......
一次又一次的内娱文艺复兴,也是在重复印证着当下内娱专业者和创作能力的贫瘠。
快乐不假,但不停回望,会让所有快乐都成为回忆杀。
而回忆虽美,沉溺于此,就要错过当下了。
比起创造出新的快乐,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。
相关资讯
评论
- 评论加载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