票房2天破亿!《长安的荔枝》火了观众却为啥摇头?
票房2天破亿!《长安的荔枝》火了观众却为啥摇头?
最近去影院瞅了眼《长安的荔枝》,进场时后排小年轻还在念叨“大鹏+刘德华,这组合稳了”,散场时一个个脸拉得老长,跟吞了黄连似的。据说上映俩天,票房就窜过亿了,排片表上红得扎眼,可散场的脚步声里,没多少喜气。
坐我旁边的大姐,全程抱着胳膊没松过。李善德举着大饼说“这饼太大啃不动”时,她“嗤”地笑了,不是觉得逗,是带着点无奈。“穿得是唐朝官服,嘴里蹦现代词儿,跟给兵马俑戴墨镜似的,别扭不?”她转头问老伴,大爷没接话,光盯着屏幕里的悬崖皱眉——那特效假得,像把山水画贴墙上,演员往上一站,跟粘在纸上似的。
有个穿汉服的小姑娘,散场时蹲在影院门口翻手机,屏幕上是剧版《长安的荔枝》的片段。“你瞅剧版的荔枝林,叶子上还挂着露水呢,”她指着屏幕叹气,“影版这树,塑料感都快溢出来了,刘德华老师站旁边,我都怕他碰一下掉漆。”
最让人挠头的是那段扇巴掌戏。李善德被夫人扇了,还笑着说“今儿咋轻了”,后排大哥“嚯”地一声。“搁古代,当官的被老婆当众扇脸?这编剧怕不是没读过书吧?”他旁边的妹子接话:“还加段Rap,我妈问‘这是唐朝还是KTV?’”
其实大伙儿对大鹏原本挺盼着的。前几年他拍小人物,那股子实在劲儿,不少人记着呢。这次听说改编马伯庸的书,多少人念叨“能拍出点长安的魂不”。结果呢?有小伙子翻出原著嘟囔:“这哪是改编?简直是借个书名瞎编,李善德的韧劲儿没了,净剩些耍小聪明的梗。”
不光这一部,这阵子网上传得热闹。马丽那部讲吃的电影,票房也高,可有人说“像看了俩小时广告”;贾玲翻拍的片子,票房飘红,原著粉却摇头“还没原版十分之一的劲儿”。影院经理跟我唠嗑时也叹气:“现在拍片像搭积木,明星往框里一塞,IP往上一扣,就敢叫大制作。”
有个常看片的老影迷说得实在:“咱花几十块买票,不是看明星走场,是想找个俩小时的念想。去年有部讲普通人过日子的片子,没大场面,可看完心里暖烘烘的,那才叫电影。”
电影这东西,跟种荔枝似的,得实打实浇水施肥,光靠吆喝、往枝上绑假果子,骗得了一时,骗不了长久。观众眼睛亮着呢,你糊弄它,它就给你冷板凳。
盼着下次进影院,能笑着出来,散场时还能跟人念叨“那处拍得真妙”,而不是瞅着票房数字叹气。你说,这念想,不难实现吧?
相关资讯
评论
- 评论加载中...